
介绍:
腊汁肉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堪称一绝,也算是汉中人的一个首创,体现了一方一域的民风民俗。
汉中腊汁肉即用腊汁煮出来的肉。但它不同于干腊肉,区别在于干腊肉是用烟熏腊的;它也不同于一般的卤肉,卤肉是用卤法制作的肉,即用盐水、五香料或酱油制成卤水,将肉放进卤水里煮熟即成。而腊汁肉不加姜葱、料酒,也不用加糖来调色,只需用几味中草药及香料与肉同煮即可。
特点
汉中腊汁肉所用中草药及香料为:甘松,山奈,荜拨,良姜,砂仁,白蔻,白芷,肉桂,丁香,另加大茴香、小茴香、草果。这几种药料混杂在一起,制成药料包,即可用来熬制腊汁,它除了能提供特殊香味外,还有健胃消食,润肺理气,散寒祛风,镇痛化滞,通窍开胃等功效。
煮熟后的腊汁肉,黑里透红,香味扑鼻,观其色,闻其味,不食也会满口生津。腊汁肉最普遍的吃法是:将肉切成薄片入盘,蘸着味碟吃,味碟用红油辣子、姜末、蒜泥、葱花、醋、味精调制而成。夹一片肉放在味碟里蘸一下,入口有明显的药味儿,但味中有香,耐嚼爽口,香味醇美。另一种吃法是将腊汁肉切成或片,或丝,或丁,加葱、姜、蒜、料酒等作料,可与多种蔬菜同炒,也美味无穷。
我国加工腊汁肉的历史悠久,在《周礼》一书提到的“周代八珍”中的“渍”就是腊汁肉。战国时代有“寒肉”,当时位于秦、晋、豫三角地带的韩国已能制作;秦灭韩后,制作技艺传到今西安,并世代流传下来。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的“腊肉”制法,与今天腊汁肉的制法基本相同,只是现在的用料、制作更为讲究。
肉夹馍,源于古城西安著名小吃,有中式汉堡美誉。实际它是两种食物的绝妙组合:腊汁肉,白吉馍。肉夹馍合腊汁肉、白吉馍为一体,互为烘托,将各自滋味发挥到极致。馍香肉酥,回味无穷。腊汁肉历史悠久,扬名中外,深受人们喜爱。肉夹馍悠久的历史赢得了良好的商誉。腊汁肉夹馍及其相关系列食品获得了几代顾客的青睐,拥有难以计数的顾客消费群。
1名称由来
肉夹馍,的叫法源自古汉语,是一种宾语前置,其意为“肉夹在馍中”。外地人首次听说肉夹馍,都认为是病句,肉怎么能夹馍?这就是与古汉语有关了,肉夹馍,其实是“肉夹于馍”。 老百姓无需文绉绉地讲之乎者也,加上西安人性急,直爽,省去“于”字,喊起来便当,就像吃面不嚼一样,有快就有慢,闻名天下的羊肉泡馍,吃时就不能着急,掰馍时正是与朋友叙旧聊天的机会。馍讲究是掰的越小越好,掰馍不要用机器,这样汁汤调味方可入馍,吃时不能用筷子来回搅动,否则鲜味大减,也不易保温,讲究的吃法从周围一层一层一点一点“蚕食”,佐以香菜、糖蒜和辣酱能提味调鲜,有外地朋友称,吃了半辈子牛羊肉,从未有过这么丰富的体验。以前人们叫“肉夹馍”为“馍夹肉”,方言听起来像“没夹肉”“没夹肉”,没夹肉怎么办?就一心急,叫成了“肉夹馍”,听起来也好多了。
2食品用料
主料:五花肋条肉,自发粉;辅料:料酒,酱油,冰糖,辣椒,盐,桂皮,香叶,姜片,八角,花椒,高汤。
3制作方法
五花肉洗净后切成大块,然后焯烫一下取出,切成小丁,也可以最后炖好后再切碎。
将处理好的肉丁放入另一锅中,加入高汤,料酒,酱油,冰糖,辣椒,盐,桂皮,香叶,姜片,八角,花椒,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炖制,时间长些会更好,如果没时间的话,2个小时也是要保证的,盐最好后放,最后炖至汤汁大致收干即可。
炖制五花肉的工夫别忘了将面和好,好留出面团发酵的时间,将自发粉用适量温水和好,盖上盖子,或者附上保鲜膜,放到一边进行发酵,直至面团变成原来的两倍大。(如果没有自发粉的话,则需要用温水将酵母花开,再倒入面粉中和成面团。)
面团发酵好后,放到案板上,揉至面团光滑,将面团分成若干小份,每份都要揉圆,并擀成圆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