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1 简介
宝应荷藕,又名宝应莲藕,江苏省宝应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品色泽鲜艳,表皮光滑,
体白个大,产量高,品质优秀。用它加工的多种藕菜也非常著名,明代为朝廷贡品,入选《中华名菜谱》,并被列入国宴“国菜”之列。
2 种植环境
宝应县地处江苏省中部,扬州北端,属里下河腹地,千年古运河穿境而过,
气候土壤皆处于南北交替之间,物产十分富饶,人称“鱼米之乡”。境内河湖密布,水资源总量共约为1.6亿立方米,水质达到和超过国家Ⅲ类标准。面积较大的湖荡有宝应湖、白马湖、范光湖、射阳湖等,俗称“五湖四荡”,约257.69平方公里。水面滩地面积约73.4万亩,为里下河地区最多的县份。宝应荷园,一片荷藕,一片芦苇或一片蒲柴,荷荡与芦荡相伴。沼泽土、芦苇、蒲柴,它们一齐造出了一种土壤——蕻质土壤。蕻,千年草根和多年的泥沙交织在一起的土壤。“大水跟水漂,晒干当柴烧,走路像弹簧,跌跟头不伤腰。”这首民歌,就是蕻质土壤的真实写照。蕻质土壤肥沃,草根年复一年生长,泥土松软,荷藕与芦苇蒲柴间植,荷藕生长的空间大,又因为是沼泽土,荷藕长得又白、又大、又脆、又嫩、又甜。20世纪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在这里拍摄了电影《柳堡的故事》,风靡数十年,一曲“九九艳阳天”传唱了中国几代人。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又在獐狮荡拍摄了神话故事片《八仙的传说》,从此,这里便被人们称为何仙姑的家乡。1998年,宝应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独特的荷藕文化被命名为首批“中国荷藕之乡”。2004年7月,“宝应荷藕”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 品种特点
宝应荷藕以红莲为主,据历史记载,唐代鉴真大师东渡时,将扬州红莲携带到日本,亲手栽植在奈良唐招提寺,播下了中日友谊的种子。悠久的种植历史使宝应形成了以顶尖“红芽”为特征的三大独特品种,号称宝应“美人红”、“大紫红”、“小暗红”(小雁红)三大红莲为当家品种。“美人红”藕香色白,“大紫红”个大孔宽,“小暗红”粉足生淀。荷藕生长一般于每年4月下旬下藕秧,6月-7月为花莲期,始采莲,7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采藕期。不同季节采收的藕品质风味不一,花香藕清甜爽脆,嫩如鸭梨;中秋藕上市藕始有粉,宜制作各类藕菜。
4 相关食品
悠久的荷藕种植历史,在宝应形成了特色的美食文化。宝应的白莲藕粉,在历史上与四川元池藕粉、杭州西湖藕粉齐名,宝应藕粉呈片状,形为霜雪,白似鹅毛,生粉素有“鹅毛雪片”之美誉,入口清雅淡香,清宜补人。在荷藕美食文化中,用藕莲草皮、莲子、白莲藕粉等均可做菜的原料,生食、热炒、冲饮均可,能做成宝应特有的全藕席,令人流涎。在宝应藕菜系列中,最为著名的当数“蜜饯捶藕”,
“蜜饯捶藕”系宝应独家名菜,色泽酱红,香甜酥烂,浓而不腻,滋补润肺,明代为朝廷贡品,入选《中华名菜谱》,并被列入国家宴会“国菜”之列。荷藕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而且是很好的养生保健食品、药品,宝应荷藕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和胡萝卜素、铁、磷等矿物质,被列为保健理想食品。
5 藕夹子
是用藕片夹上肉馅,外面滚一层干面糊,在油锅里炸熟,吃起来又香又脆。中秋节晚上敬月公的供桌上,都要有一枝完整的“连枝藕”,象征子孙昌盛,当然供桌上还有月饼、石榴、莲蓬、菱角、鸡头等应时果品。冬天吃烂藕更是一种滋补食品,将老藕洗净,在藕孔里灌入糯米,糯米中最好掺些糖桂花,蒸熟的烂藕又香又黏,老少咸宜,无人不爱。
6 藕粉圆子
用腌渍的糖油丁、金橘饼、桂花、枣泥、核桃仁等制成馅心,用优质藕粉在匾子里滚十几次而成,入滚汤煮熟后上席的藕粉圆子,外层均匀圆润,色泽半透明,呈深咖啡色,汤汁有浓郁的桂花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