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黄酒

绍兴黄酒


介绍:

  绍兴黄酒以味甘、色清、气香、力醇徵誉海内外,被封为黄酒中的上品.绍兴老酒声誉斐然,清朝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产之一。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上,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36年浙赣特产展览会上,多次荣获金牌和优等奖状。1952年、1963年,绍兴加饭酒分别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一,1979年加饭酒又获“国家名酒”称号,由国家经委授予金质奖章和奖状;同时,元红酒、善酿酒双获“国家优质酒”称号,由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证书”。1980年香雪酒也荣获省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1983年加饭、元红双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善酿获银杯奖,香雪获部优称号。
 
1 简史  
  
 
  绍兴黄酒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的<吕氏春秋>记载起,历史文献中绍兴酒的芳名屡有出现。尤其是清代饮食名著《调鼎集》对绍兴酒的历史演变,品种和优良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在当时绍兴酒已风靡全国,在酒类中独树一帜。绍兴酒之所以闻名于海内外,主要在于其优良的品质。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赞美:“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调鼎集》中把绍兴酒与其他地方酒相比认为:“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独无;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并对绍兴酒的品质作了“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唯陈绍兴酒为第一”的概括。这说明绍兴酒的色香味格四个方面已在酒类中独领风骚。绍兴酒有正式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在越王勾践之时。公元前 492 年,越王勾践为吴国所败,带着妻子到吴国去当奴仆,《吴越春秋》记,当群臣们送句践到浙江边上时临水祖道,大夫种前为祝,在送别中有:“臣请荐脯,行酒二觞。”当勾践仰天太息,举杯垂涕,默无所言时,文种再次敬酒“觞酒暨升,请称万岁”。这似乎是第一次在古籍中正式提到绍兴酒。在此以绍兴黄酒的发展历史为典型供大家参考。
 
2 酒文化历史发掘与传承  
  绍兴有酒的文字记载当推《吕氏春秋》和《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中的“越语”篇中记载越王为增加国家人口补充兵
 
  力和劳力,曾采用过一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内中有“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由此可见当时已把酒作为生儿育女的奖品。《吕氏春秋》记载,越王句践在出师伐吴时,父老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历史上称之为“箪醑劳师”。绍兴酒至少有2500多年历史的说法,就是从以上两部《春秋》中来的。
 
  最早以绍兴地名作为地方名酒之名的当推南朝梁元帝萧绎所著的《金缕子》,书中提到“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其中山阴甜酒中的山阴即今之绍兴。
 
  晋代嵇含所著笔记《南方草木状》中第一次提到了女酒,也可知道当时酿酒已普及到家庭中,嵇含为今上余人,此女酒即后来声誉鹊起的女儿酒“花雕酒”的前身。
 
  唐代的绍兴酒,其名气不及当时的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的若下酒,但不像若下酒在宋以后便销声匿迹。在唐代,绍兴酒以其独特的地方魅力,仍然吸引着无数地名人墨客、名人志士,“酒八仙”之首的贺知章、诗仙李白等都曾在越地留下了不少对越酒的吟咏和高歌。
 
  绍兴酒到宋代才真正定名,宋以前绍兴一直是越国越州的都城,州治,下辖会稽、山阴等郡县,到1131年赵构皇帝以“绍万世之宏休,兴百王之不绪”之义,改年号为绍兴元年。时越州官吏军民僧道士联合上表,乞赐府额。赵构皇帝即升越州为绍兴府,取“承继前业,振兴昌盛”之意,绍兴之名由此而来,由于绍兴酒业的兴盛,各种酒名也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如“竹叶青”、“瑞露酒”、“蓬莱春”、“堂中春”等。
  • 本文分类:衢江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25777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31:52
  • 本文链接:绍兴黄酒
相关推荐
  • 绍兴越鸡

    产品名称:越鸡 产品产地:绍兴 产品特征:越鸡个体肥大,肉质细嫩,鸡骨松脆,含脂肪量少 产品功效:对腰肌酸痛、神经衰弱、气虚盗汗、肾阳不足者,都有较好疗效
    衢江 22830 浏览
  • 绍兴滩簧

    产品别名: 鹦哥班 产品名称:滩簧 产品产地:绍兴 产品简介:艺人中素有七十二本鹦歌戏的说法,内容大都为世俗情态,或男女私情,或妻妾纠葛。所演大都为
    衢江 2366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