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软儿梨

凉州软儿梨
  隆冬腊月天,正是凉州的“软儿梨”应市的时候。沿街的干鲜果摊上,“软儿梨”和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冬果梨为伴,显得最没姿色,看上去灰褐鼓皱,太阳一晒软糟糟一包,跟腐坏了似的。不识货的人,谁会花钱买这“坏梨”吃呢?凉州人对它可是情有独锤,越是大雪纷飞,哈气成霜的三九寒天,越是喜欢吃软儿梨。

  这软儿梨,是梨中独一种,果子是圆形,小而汁多的,叫“神不知”;青中泛黄的是“蜡苔”;青黑皮儿的叫“墨梨儿”。霜降以前,小心摘下不使磕碰,码到地窖里,一层麦草一层果子,待沉睡了两三个月,果子完成了后熟期,脱掉涩味,闻起来一股酒香。这时候就可以放在不见烟火的阴凉屋里冻了。一冻果皮儿就变成黑褐色,沁出了果蜜,果农叫“出汗”了。这时的软儿梨可一点不软,冻得石头似的,运输储存都非常方便,不怕压,不怕碰,但有一条,怕热。   数九腊月,人们空时间多,尤其过年那几天,磕瓜子、吃核桃、啃柿饼,大人娃娃吃得嘴角上火,口干舌燥,昏沉欲睡,何以解忧消火?最数软儿梨。   吃软儿梨的办法非常有趣,先舀来一盆清水,把梨“噼哩扑通”搁进凉水,只听见“喳喳”一阵乱响。凉州方言叫“拔”,不一会儿,梨儿里面的寒冰全都给“拔”出来,明晶晶的包在梨外面,成了一个大破璃团。这时轻轻敲去冰壳,梨儿已变成一包蜜汁了,抽去梨柄,出来个小眼,嘴对着嘴儿,一捏,一吸,梨汁全都浸进口中,冰凉彻骨,沁透了五脏六腑。   逢年过节,难免“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得忘乎所以,找不见自家街门,这软儿梨醒酒是一绝。软儿梨还是一味止咳良剂,遇有咳呛不止,痰多气涩,弄几个软儿梨来,加几块好冰糖,放进砂罐,隔水蒸透,晾凉后连汤一同吃下,立见疗效。若咳嗽的重,还可在梨中加几克麻黄草,良药不苦口,又“利于病”。   1941年冬,于右任偕张大千、高一涵等一行十多人由兰州赴敦煌,途经河西,见软儿梨生得特别,一尝之下甚是滋润甘美,异乎寻常,兴之所致,草就《河西道中》一首,“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  
  • 本文分类:印台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83323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40:01
  • 本文链接:凉州软儿梨
相关推荐
  • 白酒

    武威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据考古证明,远在4000年前,当地的文化发展状况已经与中原地区相接近。凉州先民素有饮酒遗风,早在汉时当地的葡萄美酒即作为朝廷贡品,送往京师。凉
    印台 80123 浏览
  • 凉州熏醋

    凉州熏醋是西北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的桌上调味品。武威益民食品厂生产的云晓牌凉州熏醋采用多种上乘原料、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相结合精酿而成,各项指
    印台 31986 浏览
  • 凉州大蒜

    凉州区大蒜种植历史悠久,是传统优势作物,播种面积1.2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种植区域分布在洪祥、双城等乡镇,品种主要有当地红皮大蒜、新疆红皮大蒜等,3月上旬种植,7月上旬
    印台 62742 浏览
  • 无壳瓜籽

    谁也不会想到一颗小小的瓜籽,会被国内食品专家、营养专家和中外客商一致推举为中国食品奇葩。这就是今天武威人创造的天然无壳瓜籽。她的问世,很快引
    印台 10343 浏览
  • 武威猪头梨

    武威猪头梨:又名鬼头梨,量多质佳。张掖、酒泉地区的部分县乡也有分布。色呈黄绿,蜡质薄,果皮粗糙,果肉乳黄色,果汁多而味甜美,略带酸味。早在300年前,河西走廊梨树已广
    印台 2523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