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粿

九重粿
  九重粿是闽南的家常小吃,为一大块厚一寸左右的淡黄色半透明固状体,富有弹性,软滑而柔韧,口感微粘。很多年前,总有小贩骑着自行车在各个乡村叫卖,根据客人需要,用刀在大块上切割出你所要的斤两。九重粿吃时一般要蘸白糖,吃时有一股淡淡的食碱味。

  其做法为将晚米用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渗水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磨成稀浆。把锅置于小火之上,放入红板糖,渗水熬成浓液起锅,滤去杂质,倒入稀浆中,搅拌成为红色稀浆。又把锅置于旺火之上,倒入适量的清水烧沸,把铺上洁净的“炊布”并夹着通气板的蒸笼放在锅上,然后分九次,舀入粿浆。(第一次粿浆稍多些,蒸约7分钟,接着,每次的浆量比第一次的稍薄些,每次约蒸15分钟。)先蒸第一层,在上面抹少许花生油,再蒸第二层,这样连续蒸九次,粿成九重,重重可以揭开,故叫“九重粿”。   九重粿可译为“米冻”   “泉州菜英文名”翻译的第24个是“九重粿”,从征集到的读者翻译来看,大家对九重粿的看法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   刘小姐发来的翻译是:ricejelly,把这个英文名再翻译成中文,就是“米冻”的意思。我们回访刘小姐时得知,她是外地人,本来对这些泉州菜都不清楚,有些甚至都没见过。但她很喜欢美食,所以为了弄清这些泉州特产的底细,她还特地请教本地人“九重粿”的具体做法。“只有懂得它是怎么做的,原料是什么,才好翻译啊。”在刘小姐看来,九重粿就像北方人冬天吃的“肉冻”,把原料熬制后凝固就成了“冻”。因为九重粿的原料是米,然后根据它的做法,翻译成“ricejelly”就很合适。这个翻译没有体现“九重”,但刘小姐说,九重只是它的制作工序,从九重粿的外表看,你看不出它的“九重粿”来,所以,翻译的名字可以不体现它的工序。   但这只是刘小姐的一家之说,还有不少其他读者给出的翻译,其中比较“贴切”的如下:   1.Quanzhou jelly 泉州果冻,这条翻译跟前面“土笋冻”读者给出的翻译相同。   2.Cooling rice liquor 冷却凝固了的米汤,把原料―――米汤体现出来了。   3.Nine fruit 九个果子,哈哈,这个翻译很直接,但似乎跟实物没多大联系。   4.Nine layer cake九层糕,九重粿   从外表看,的确很像糕点。(来源:泉州网)  
  • 本文分类:永春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19221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43:14
  • 本文链接:九重粿
相关推荐
  • 菜头酸

    闽南人所称的菜头,即萝卜,在泉州,菜头酸是妇孺皆知的小吃。现在菜头酸也名声在外,网上一搜,发现一些吃过菜头酸的外地人都在大叫想念菜头酸。可见,菜头酸也走出闽南了。
    永春 87196 浏览
  • 石狮红膏蟳

    硕大 鲜美,富有营养( 石狮)
    永春 85504 浏览
  • 石狮甜果

    甜而不腻 , 软而不粘牙( 石狮)
    永春 97082 浏览
  • 红膏蟹

    红膏蟹主要产地为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位于晋江和洛阳交汇入海处,淡水与咸水交融,很适合蟹的生长。石湖蟹健壮肥美,营养丰富,浑身膏红,故名红膏蟹。
    永春 28450 浏览
  • 古浮紫菜

    据了解,石狮市祥芝镇古浮村紫菜种植有50多年的历史,该村位于泉州湾入海口,有优良的港湾和广阔的浅海滩涂,种植紫菜条件得天独厚,紫菜品质优异。长期以来,古浮紫菜&
    永春 6647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