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梧桐山药,孝义市梧桐镇特产,栽培历史悠久,因其产品具有肉质极白,质脆,易熟,黏质多,黏丝不易拉断,入口甜绵,营养丰富等特点,曾长期被作为朝廷贡品,素有“地下人参”的美称。201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 品质特点
“梧桐山药”产于山西省孝义市梧桐镇一带,是当地知名产品,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公元15世纪起(明清起)即有大面积种植;在清代,因其产品具有肉质极白,质脆,易熟,黏质多,黏丝不易拉断,入口甜绵,营养丰富等特点,曾长期被作为朝廷贡品,素有“地下人参”的美称。据国家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该产品维生素C含量173mg/kg,蛋白质33.5g/kg,氨基酸17.4g/kg,磷48g/kg,钾5850mg/kg,镁256mg/kg,钙169mg/kg,硒0.028mg/kg,均高于普通产品均值。
2 产地环境
梧桐镇黄土台塬区和平川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梧桐镇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大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9-10℃,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75天。年平均降水量450-500毫米,年内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月降雨量最大达91.5mm。主导风向为北及西北风,8级以上的大风多出现在4月份。梧桐水系属于汾河流域,主要有孝河、曹溪河、白沟河、王马河,均为季节性河流,梧桐镇属富水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地下水标高735-770米。
3 技术规程
整地施肥 1、整地
土壤封冻前耕地,按120cm带划线挖沟,沟宽50cm,深60~100cm,沟间距70cm。将挖出的土放在沟两边,经过冬季冻融日晒分化后,于第2 年春天土壤解冻后,在沟内回填土,回填时要分层踩实。然后进行施肥做畦,畦宽120cm,使沟居畦中。
2、施肥
肥料使用要符合DB14/87中肥料使用准则,满足无公害山药对肥料的要求,结合回填土,一般每公顷施优质有机肥45000kg,硫酸钾型氮磷钾(氮、磷、钾含量分别是15%)复合肥600~750kg。
种薯处理 1、选种
选用经过休眠的健壮、无病山药栽子,或直径3cm左右,长15~20cm的山药段。
2、 晒种
播种前10d 进行晒种,栽子晒种5~7d,山药段晒种7~10d。
3、 药剂浸种
播种前为防止种薯带病,要用0.1%~0.3%的铁灭克(TMK)溶液浸种7~10h防治山药线虫病,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防治枯萎病。
播种 1、播种期
10cm地温稳定在9~10 ℃时,开始播种。孝义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
2、播种方法
在畦内挖沟的地方开小沟,沟深8~10cm,每畦种2行,沟内2行相距35cm,开沟后将栽子(种薯)以芽为准,按株距25~30cm,将芽朝一个方向平放沟中,覆土8cm后轻轻踩压,使栽子与土壤紧密结合。
3、播种量
每公顷用种薯57000~64500个。
田间管理 1、疏苗
出苗后,每株留1个强壮的苗。
2、适时支架
山药蔓长30~50cm时,用竹竿或高粱秆每株插1根,搭成人字架或四脚架,架高约2m,并及时扶蔓上架。
3、中耕松土
在生长季节要进行3~5次中耕松土并除草。
4、合理浇水
播前浇足底墒水,促快发芽。生长前期不浇水,待茎蔓进入旺盛生长期(出苗后40~50d)浇发棵水,现蕾前浇水促茎叶、块茎生长。现蕾后30d浇第3次水,促块茎增长。
主要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科学防治,保证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山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