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豆汁

酸豆汁
介绍:
 
  酸豆汁是北京市著名特产,豆汁这东西,不要说是外地人,就是自称是“北京人”的新北京人(49年以后迁居北京),都受不了那股又酸又臭的味道。但是在老北京人看来,豆汁却是提神醒脑败火的上等饮料。
 
特点:
 
  过去北京经营豆汁最有名的四大家是琉璃场豆汁张、东安市场豆汁徐和豆汁何,天桥舒记豆汁。这四家里,舒记豆汁最纯正,张家的热豆汁是一绝。其他两家也各有特色。
  喝豆汁不能大口大口的喝,否则那酸味太“冲”鼻子,要像喝茶一样一点一点的抿。豆汁里要放咸菜丝辣椒油,就着焦圈儿一块吃。
  由于豆汁有祛火养嗓子的功效,所以许多京剧名角和相声演员也喜欢喝。梅兰芳、裘盛容等更是喝豆汁上瘾。抗战时梅大师蓄发明志隐居上海,他的弟子言慧珠用四个大灌子盛满豆汁从北京风尘去拜访他。梅兰芳当即请他到国际饭店美餐一顿以表谢意~~
 
趣闻: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前后,传入宫内。每年旧历九月至次年立夏后5天,清宫御、寿两膳房都要制做豆汁,帝、后酒肉之余,皆饮豆汁以解油腻。
  据说,咸丰梓宫(灵梓)回銮,东西两太后带领同治帝刚回到宫里,即向御膳房要豆汁儿喝。
在民间,豆汁儿的主顾更不分贵贱,凡穿戴体面者在庙会上吃“灌肠”或“羊霜肠”,往往会被人耻笑,唯独喝豆汁儿则不足为耻。
 
叫卖形式:
 
  民间卖熟豆汁儿有两种形式:一是走街串巷的豆汁儿挑子,吆唤“开了锅的豆汁儿粥!”买者多是以锅、碗端回家去喝;另一种形式是在庙会集市上摆个豆汁儿摊,设丈余长案,前摆长凳。案上放2—4个大玻璃罩,大玻璃罩内放大果盘,盛着酱黄瓜、八宝菜、酱萝卜、水疙瘩丝等。春季备有爆腌酱苤蓝,冬天备有五香萝卜干丁。对购买细酱菜的顾客供应辣椒油。并代卖芝麻酱烧饼、炸焦圈儿等食品。
 
历史: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乾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 本文分类:西城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40184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29:15
  • 本文链接:酸豆汁
相关推荐
  • 良乡板栗

    介绍: 良乡板栗,因板栗的集散地在良乡而得名,又因原产地在房山一带,故也叫房山板栗。板栗个小,壳薄易剥,果肉细,含糖量高,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品。壳薄易剥,既可生食,也
    西城 56252 浏览
  • 李记白水羊头

    介绍: 李记白水羊头追溯源头李记白水羊头最早出现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后。李自成部下的一些残余势力驻扎于京郊大兴李营,后融为当地平民。他们除耕作外,还做些贩卖牛羊的生
    西城 45128 浏览
  • 北镇熏猪蹄

    介绍: 清朝道光初年。北镇城内有个杨老汉带着两个儿子做加工肉制品的生意。开始他们经验极少,对猪蹄的制作只限于用花椒大料作调料,一般的烀制,销路不畅。后来用老汤、香油
    西城 67753 浏览
  • 豌豆黄

    介绍: 豌豆黄是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豌豆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气,解疮毒,消炎,去除暑热,有降血压、除脂
    西城 95393 浏览
  • 硬面饽饽

    介绍: 硬面饽饽是过去北京小吃中夜间供应的一种面食,也是常见品种。由于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街串巷卖小吃的减少,这种小吃也断了档。 做法: 硬面饽饽用发
    西城 8433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