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千岛玉叶产于淳安县青溪一带,原称千岛湖龙井。1982年创制,1983年7月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庄晚芳等茶叶专家到淳安考察,品尝了当时的千岛龙井茶后,根据千岛湖的景色和茶叶粗壮,有白毫的特点,亲笔提名“千岛玉叶”。外形扁平挺直,绿翠露毫。芽壮显毫,翠绿嫩黄,香气清高,内质清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成朵。
1 茶叶介绍
千岛玉叶是新创名茶,产于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畔。千岛湖是新安江水电站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泊,湖面浩渺,湖中有大小岛屿千余个,故名千岛湖。这里原为新安江与富春江汇合处,源出名安徽黄山,东入浙江淳安,流经建德梅城与富春江上游汇合。淳安所属一段,全长75公里,又名清溪,河床狭窄,蜿蜒盘曲,滩多水急。水色碧绿,清澈见底。唐代诗人李白诗曰:“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如何澈?”这里气候宜人,土质细粘,适宜种茶,早为中国天然产茶区域,著名的千岛玉叶就产在这里。
千岛玉叶制作略似西湖龙井,而又有别于西湖龙井。其所用鲜叶原料,均要求嫩匀成朵,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并要求芽长于叶。鲜叶采回后,须经6—12小时的摊放,待鲜叶含水量在70—72%方可炒制。加工工艺分杀青与9锅两道工序,均在平锅中进行。杀青兼具揉捻、整形作用,炒制开始用“抖”,继之“抖”与“带”相结合,然后改用“捺”、“抓”、“搭”等手法交替作用,炒至茶叶外形初具扁平、匀直出锅,进行摊凉回潮。9锅是要杀青工序茶叶已呈扁平的基础上,使之更加光滑与扁平匀直。主要手法运用“捺”、“抓”、“压”、“搭”等,此时炒制要求“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用力须适当,用力太大易碎,用力稍轻不扁,锅温过高茶色易黄,锅温太低茶色发暗。灵巧的手法才能炒出“光、扁、平、直“的千岛玉叶。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扁平挺直,绿翠露毫;内质清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醇带甘,叶底嫩绿成朵。这两种名茶如同双胞姐妹,同产一地,对此有诗曰:“千岛湖畔产,品质齐超群。玉叶与玉芽,睦州姐妹茗”。
2 名称由来
千岛玉叶产于淳安县青溪一带。其品质特征为:条直扁平,挺似玉叶;芽壮显毫,翠绿嫩黄,香气清高,隽永持久;滋味醇厚,鲜爽耐泡;汤色明亮,厚实匀齐。千岛玉叶名茶原称千岛湖龙井。1982年创制,1983年7月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庄晚芳等茶叶专家到淳安考察,品尝了当时的千岛龙井茶后,根据千岛湖的景色和茶叶粗壮,有白毫的特点,亲笔提名“千岛玉叶”。月白新毫,翠绿如水,纤细幼嫩的千岛玉叶,获得了茶叶专家的一致好评。
3 产地介绍
千岛玉叶的产地千岛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千岛湖森林覆盖率已达81%,绿视率近100%。茂密的森林清洁了湖区的空气,尤为特异的是千岛 湖的湖水,其透明度可达7米,属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饮用水标准。千岛湖因湖中数以千计的岛屿而得名,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姿态纷呈,风姿绰约,一年四季秀色可餐。 千岛湖因其山青、水秀、洞奇、石怪而被誉为“千岛碧水画中游”。湖中碧波万顷,千岛竟秀,群山叠翠,峡谷幽深,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土特产品,盛名享誉中外。
4 品质特征
千岛玉叶品质特征:外形扁平挺直,绿翠露毫。芽壮显毫,翠绿嫩黄,香气清高,内质清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成朵。该茶与同产一地、形质近似的清溪玉芽,均为浙江名茶中的后起之秀。诗赞:“千岛湖畔产,品质齐超群。玉叶与玉芽,睦州姐妹茗”。
5 制作工艺
千岛玉叶制作略似西湖龙井,而又有别于西湖龙井。其所用鲜叶原料,均要求嫩匀成朵,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并要求芽长于叶。 鲜叶采回后,须经6~12小时的摊放,待鲜叶含水量在70~72%方可炒制。加工工艺分杀青与煇锅两道工序,均在平锅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