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碎铜茶

邵武碎铜茶


介绍:
 
  碎铜茶地理位置: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西北部一座海拔1414米的观星山武阳峰上一处悬崖绝壁露水充沛的陡坡阴湿处.这里远离工业,土质、气候无污染,为碎铜茶无公害和有机茶园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是福建茶的骄傲,世界两大“奇茶”之一。 
  碎铜茶的特点: 碎铜茶又名"观星茶"也叫"神仙茶",该茶茶树植株呈灌木型,中叶类,分枝部位低,稀蔬不齐,叶片长,椭园形,叶脉明显,叶缘锯齿细而密,叶色暗绿,芽叶较肥壮,持嫩性强。发芽偏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开始采摘,9月上、中旬停止生长,整个生长期不到7个月。耕作管理粗放,一般只在春茶前稍作耕锄,不施肥也无修剪与喷药。由于种植稀蔬,管理粗放,采摘期又短,产量甚低,但绿毛茶毫显、味浓、耐泡、质佳,除了具有碎铜功效外,沏上一杯,满屋飘香,品茗一口,更是沁人心肺,颊齿留香。省农业厅提出把“碎铜茶”列入2009年野生茶保护盘子,农林大茶学系也有意将“碎铜茶”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工商部门已决定把“碎铜茶”作为省知名品牌进行申报。
  碎铜茶的口感: 香味醇厚,回味甘甜清爽.这种茶手捧一把,有股清凉感觉直透心底,泡饮茶汤澄明透亮,揭盖透出一股山野气息。凝神啜饮之,稍涩继而回甘,乃茶中上品。
  碎铜茶的名字来源: 就是具有“碎铜钱”的功能, 只要将一小撮茶叶放入嘴里咀嚼片刻,再取一枚洁净的铜钱放入嘴中与茶混嚼一分钟,在吐出的茶渣中便能看到闪闪发光的碎铜, 故当地流传着“碎铜茶好众人夸,能把铜钱碎成渣”的民谣.
  碎铜茶的检测: 经福建省有关部门检测,“碎铜茶”中的氨基酸含量为2.9,而当地普通茶叶为1;茶多酚含量为46.5,当地普通茶叶仅为15,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当地普通茶叶。
  碎铜茶的养生作用: “碎铜茶”除了能碎铜外,其作为一剂治病的良方在和平民间流传甚广。当地人证实,碎铜茶能治三种病:第一、清血管降血压;第二,清腰胆打结石;第三,清脾肺治哮喘。邵武文史资料第10期也记载了食用碎铜茶止腹泻和治疗急性肠胃炎、胃溃疡例子,所以古和平人称为“神仙茶”。因为村民长年饮用此茶,当地多有长寿老人。
  碎铜茶品质特优,2007年度荣获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其内质栗香和营养物质含量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该茶色香味俱佳,有增智、消除疲劳、抗辐射、抗肿瘤、降脂降压、减肥美容、延缓衰老等保健功能,是各界人士健身的高雅国茶饮品。
  碎铜茶之所以称为“碎铜”,是因为放它在嘴里能把铜钱嚼碎,这可能是其中某些成分与唾液、铜钱反应,因此另其带上了神秘色彩。
 
  相传从前有个小孩不慎吞下了一枚铜钱,危在旦夕。这时张三丰恰巧路过,为了救这个孩子,他随手抓了一把路边的茶树上的茶叶放在口中嚼烂,然后喂给吃了铜钱的孩子。没过多久,那枚铜钱就从孩子的身体里排出来了,孩子也因此得救。从此,这种茶叶就有了可以嚼碎铜钱的功能,后人称之为“碎铜茶”。
  留仙峰山上的和尚和山下的村民因长年饮用此茶,出了许多寿星。咸丰年《邵武府志》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山上和尚最高寿命为150岁,还有129岁的,90岁以上者达7人现年86岁高龄的留仙峰和尚云峰法师,在此寺修行已有25载,看管着寺庙周围的茶树,每逢春季便会将茶尖采摘下,晾晒后下锅翻炒,用当地的土法制成毛茶后备存饮用,每天饮着自制的“碎铜茶”,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依旧体格健朗,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行走高山也与青壮年无恙。云峰法师还将自己采摘和自制的“碎铜茶”用于款待客人,赠予求医问药的乡民.
  • 本文分类:万秀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5267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33:28
  • 本文链接:邵武碎铜茶
相关推荐
  • 小瓜子

    小瓜子 邵武小瓜子一头溜圆一头尖,中心鼓起,壳儿黑亮且薄,仁儿厚而白。打籽西瓜具有个小(一般1.5公斤左右)、花皮油亮且薄、产子多的特点,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 炒熟
    万秀 87613 浏览
  • 南海金莲

    南海金莲是福建南平的特色风味菜。这个菜色彩艳丽,造型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非常精美,口味清香,口感软糯。 原料: 豆腐500克,水发莲子50克,冬笋50克,水发冬菇50克,凉
    万秀 37078 浏览
  • 和平鲤鱼

    和平鲤鱼( 邵武)
    万秀 18973 浏览
  • 金坑香菇

    金坑香菇 金坑香菇花色鲜艳,肉厚味甜,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是筵席上的山珍佳品,主要品种有花菇、厚菇、平菇、菇丁,花菇菇顶呈龟裂形花纹,是香菇中的精品;厚菇肉厚无菇
    万秀 40263 浏览
  • 和平豆腐

    勤劳的和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耕作中还保留着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俗,不但充分利用了土地,还产生了闻名遐迩的特产:和平豆腐。因为田埂种豆的传统,和平盛产优质黄豆,又因昔
    万秀 5234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