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金溪蜜梨,江西省金溪县特产。金溪蜜梨香甜爽口,风味独特,品质特优,具有“香、甜、脆、嫩”的特点,品种主要有翠冠、黄花、新世纪等。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多次全国优质水果评比中,金溪县蜜梨协会选送的果品均名列前茅。在第二届中国农博会、粮交会上,荣获“华东十大精品水果”奖。2011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予以保护。
金溪蜜梨成熟早,特别是以“香、甜、脆、嫩”的独特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来,金溪县在大力实施金溪蜜梨品牌战略的同时,重点抓好产后销售流通,县成立了“梨业协会”,通过“协会+农户+基地”的市场动作机制,统一品牌、统一规格、统一包装、一体化经营,扎实推进金溪蜜梨产业化进程。全县加大了金溪蜜梨宣传力度,建立和健全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蜜梨销售体系,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了直销点和联系窗口,每年蜜梨成熟季节,各地水果商贩络绎不绝云集金溪,金溪蜜梨供不应求,远销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南京等地及港、澳市场,享誉大江南北,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金溪蜜梨的超常规发展,已成为振兴县域经济和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优化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头戏。
金溪蜜梨 江西 金溪县象山蜜梨
专业合作社 金溪县的秀谷镇、琅琚镇、对桥乡、陆坊乡、陈坊积乡、合市镇、双塘镇共7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7′00″~117°02′00″,北纬27°41′00″~28°06′00″
金溪蜜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1 产地环境
1.1 地理水文
江西省金溪县是传统的农业县,自然条件非常适于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果树种植历史悠久。该县地处赣东中部,位于东经116°27'---117°03',北纬27°41'---28°06',东西跨36'(径度)相距58公里,南北跨25'(纬度)相距45公里,版图呈“T”字形,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境内群山环抱,丘陵起伏,全县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岗地等几个类型,其中以丘陵为主。山地海拔高度500—1363米,相对高度>300米;丘陵海拔高度100—500米,相对高度50—200米,面积达142.47万亩,占总面积70%。平原岗地海拔100米以下,相对高度<50米,面积40.7万亩,占总面积20%。水资源较为丰富,有信江水系支流、抚河水系支流、干流等6条河流贯穿县境,总长为272.4公里。
1.2 土壤特点
土壤主要有红壤和黄壤,红壤是县境内最大的土类,面积达1563553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4.77%,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黄壤总面积54704亩,土层较薄,植被较好,根据土壤分析报告,种植区土壤均富含氮、磷、钾、有机质等,适宜水果类种植。
1.3 气候特点
金溪县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中部,东近太平洋,受低纬度及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7.70C,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50C,最热月为7月,平均29.40C,极端低温-11.10C(1991年12月28日),极端高温40.80C(1978年7月15日)。无霜期平均267天,最长309天,最短为233天,具有冬短、冬暖、春早、秋迟,作物生产期长、积温高、热量资源丰富的特点,十分有利于水果种植与生长。
年平均降水量1856毫米。最多年达2308.8毫米,最少年为1133.6毫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匀,存在一定差异。4—6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48%,1—3月份占22%,7—9月份占19%,10—12月份占11%。由于降水变率较大,季节分配不匀,所以农业区的山地,基本都兴修了山塘水库,用于灌溉。
年平均1725.6小时,最多2234.2小时,最少1357.3小时,盛夏(7—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日照率可达50%以上,有利于黄栀子生长。太阳辐射能丰富,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104.6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生理辐射能为52.30千卡/平方厘米。是相对优越的气候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