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头豆腐

窑头豆腐
  很早很早,在赣江流域就流传着关于万安饮食文化的名谚:“窑头豆腐百嘉酒”。在今日,窑头豆腐也是与万安鱼头齐名的名菜。凡是吃过窑头豆腐的人,都对其赞不绝口。它以洁白、嫩滑、柔韧、可口传世。尤其切成细丝而不断,摔在地下而不烂成稀泥状而传为佳话。用它再加工成油豆腐、煎豆腐等等、味质亦佳。 那么窑头豆腐究竟是怎样起源的呢?2007年6月,万安政协原副主席,一直从事史学研究的著名学者耿艳鹏先生在遍访该镇14个行政村,几十个自然村,察环境、找古迹、翻族谱、访老人,再查找上千部史学资料,才弄清它的大致历史渊源脉络,解开了这个难解之谜。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相传是西汉开基皇帝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在看他手下的方士炼丹时无意发现的。李时针的《本草纲目》中也有相关介绍。在唐代,豆腐的制作技法传到川北剑门关后,武则天的家乡,四川广元人在进见武则天时带进了皇宫。 唐朝末年,有陈霖者,字时雨,河南人,科考中士,登进士第,得享御宴之幸。御膳上了很多,而陈霖唯独钟情豆腐。那日,御宴上光豆腐就上了三道菜。其中,有一道是豆腐丝,起先,陈霖还以为是那里的粉丝,吃起来才发现是豆腐做的。这让陈霖开了眼界:豆腐中有不少水分,怎么还能开成扯不断的豆腐丝?这豆腐肯定不是一般的豆腐了。陈霖光想着这豆腐好奇,连皇上说东道西些什么也忘记听了。于是陈霖便四处打听,终于在御善房学的厨头那里学到了豆腐的制作技法。后唐时期,陈霖被重用,官至庐陵(今吉安市)郡守,然不久便闲居家中。于是,陈霖便琢磨起豆腐的制作技法来,将善房学厨头的豆腐制作技法又推向 一个新的高度。 据窑头镇夏坪族谱记载:陈霖第八世孙陈彦富于南宋宝庆丙戌(公元1226)年从五云头狮迁居夏坪开基。经过近八百年的世代相传,不断创新,便有了今日的窑头豆腐。 窑头豆腐的制作工艺是有很大讲究的。选豆要精,入磨去皮和浸泡;水质要好,以硬度适中的地下水为宜,这是窑头豆腐的制作工艺的前提。同时,煮豆和点卤的也是制作工艺的关键。
  • 本文分类:井冈山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74382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37:03
  • 本文链接:窑头豆腐
相关推荐
  • 万安鱼头

    千里赣江万安水库的鳙鱼取下的鱼头,为万安特产之一。该鱼具有独特的透明胖头,尤其是鱼脑与众不同,比一般的鱼脑大而肥厚。万安鱼头蛋白质含量为21-27%,因水质好无污
    井冈山 70183 浏览
  • 万安茶油

    茶油又名山茶油、木油、木梓油,是纯天然高级木本食用植物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万安茶油产自江西省万安县赣江十八滩两岸的崇山峻岭,它取自群山森林中的油茶树种子
    井冈山 70001 浏览
  • 扁萝卜

    扁萝卜,学芜菁,属十字花科植物。其叶簇生,半立,呈倒卵园形,边缘深裂,肉质根扁园,簇凹陷,皮肉为白色,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 扁萝卜是我区传统农产品之一,其肉
    井冈山 39701 浏览
  • 客家红米酒

    每到九月重阳日,万安客家人和本地人必会选用本地纯糯米、酒曲酿制酒娘以备春节招待贵客,而择居于山中的客家人,往往会在重阳日将酿造好的酒娘,置于地窖封存2年以上,待春节
    井冈山 7032 浏览
  • 金丝小红枣

    被誉为万安双红的宝山金丝小红枣是享誉江南的独一无二的小枣类名优产品,有千年的种植历史,古为朝廷贡品,以皮薄、核小、肉厚、脆甜可口、营养丰富而著称,具有益气
    井冈山 6566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