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花椒

“大红袍“花椒
  "大红袍"花椒

  金秋八月,红椒坠枝。位于刘家峡水库之滨的东乡县河滩镇,一片片"大红袍"花椒   宛如朝霞,染红了田野山川。忙于采摘的椒农提筐背篓,穿梭于丛丛椒林之中,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地处大夏河与黄河河谷阶地上的河滩镇,俗称-川。这里土层肥沃,气候宜人,光照充足,年积温2500℃-3300℃,适宜花椒生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和煦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也吹醒了这里的村民对"大红袍"花椒   的那份执着热爱。他们又一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满腔的热情,开挖荒坡山地。把"红希望"洒播在各类闲散地带,"大红袍"花椒的馨香,又萦绕在-川上空。1989年,东乡县将花椒列为基地建设项目,规模化发展。把川水区的河滩镇作为重点区域发展,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培育"大红袍"花椒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开发荒山荒坡,承包花椒造林项目,扩大椒林栽植规模。   在1995年的甘肃省农土特产品评鉴会上,东乡县农林局从河滩镇选送的"大红袍"花椒获得金奖。目前,河滩万亩花椒林带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大红袍"花椒栽植面积已达2.1万亩,160万株,其中挂果50多万株,常年产量达37万斤,实现收入400万元,户均近千元,人均增收1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椒镇"。   2004年,东乡县以河滩镇花椒基地为榜样,提出了"沿河百里20万亩花椒林带"建设项目,在洮河及刘家峡库区沿岸的考勒、董岭、唐汪、达板等八个乡镇广种"大红袍"花椒,现已完成5.3万亩。   "大红袍"花椒,也激漾起诗人墨客的情怀,他们写下了无数的诗词名句,有位东乡诗人对"大红袍"花椒有这样的赞美:   "大红袍"花椒   味道香淳   黄土坡处处栽植   那不是嫩蕊佳茗   是古河州花椒醉人   大红袍麻而不娇   不崇富贵   甘于清贫   尽管枝叶灰黝   可身披针刺不甘欺凌   春风吹来万花映红   唯花椒严守方阵   待到盛夏伏暑时   繁枝茂叶间珠串火红   沉甸甸的黄土地   孕育   红湫湫的果实艳俊   金灿灿的阳光   赐赋   麻辣辣的香馨   芬芳漫溢十里乡村
  • 本文分类:东乡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13914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39:51
  • 本文链接:“大红袍“花椒
相关推荐
  • 三炮台盖碗茶

    三炮台盖碗茶 东乡族酷爱喝茶,从茶具、茶叶、配料的搭配都要精益求精。茶具一定要选"三炮台","三炮台"顾名思义,即它由盖子、茶盅、掌盘三层组成。对茶叶的要求是很讲究的,
    东乡 66161 浏览
  • 和政蚕豆

    关滩沟乡:盛产蚕豆,以颗粒饱满味道香出名。 买家集乡:盛产蚕豆,以粒大饱满味道醇香出名。特产蕨菜。 买家集乡牙塘村:所产蚕豆出名。
    东乡 4985 浏览
  • 唐汪川杏

    唐汪川杏:又名大接杏、大桃杏,主产于唐汪川,以个大色鲜,皮薄肉厚,汁多味美,纤维少为特色,营养丰富,宜生食。其仁味甜,也可食用。桃杏栽培源于明代,距今已有五六百年
    东乡 46063 浏览
  • 天然地耳

    俗称地耷、地衣,属野生菌类。产于东乡县境内黄土表层上的地耳,较其他菌类营养含量更高,属黑色类绿色食品。
    东乡 19245 浏览
  • 和政蕨菜

    和政蕨菜
    东乡 7673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