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耿饼

曹州耿饼
  曹州耿饼,系用菏泽市耿庄的镜面柿、旋去皮、日晒、捏制而成的柿饼。菏泽古为曹州,故称为曹州耿饼是山东传统的名特产。耿饼肉质细韧,色泽橙黄,霜多无核,入口无核、入口成浆,味醇凉甜。耿饼可入药,柿饼炙炭能医便血之症。柿子去皮晒干形成的白霜,经加工可制成块状竖乳白色半透明固体,叫柿霜,味凉甘甜,是医口疮之良药。
 
    菏泽市载培柿树有上千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赵王河两岸的今辛集、岳程庄、牡丹、佃户屯、何楼、金堤、丹阳等乡、镇、办事处。《菏泽县志》上有“宋朝百姓以柿皮掺糠渡荒年”的记载。自明代耿饼为贡品,明朝柿树总数在4.8万棵,年产柿1500万斤。主要品种为镜面柿,其次是油篓头(中心柿)和腌柿。至建国后,耿氏园内仍有明代柿树11棵;何楼乡刘庄至今尚有明代的老柿树。清代,“桂陵柿叶”被列入曹州八景之一。民国初期,菏泽柿树有10万株,曾呈现出“出城进柿园、二十五里不见天”的景象。年产鲜柿3000万斤,镟柿700万斤,远销全国各大城市。盛产期的大树每棵可产鲜柿一垛  (1万个)以上。抗日战争前菏泽柿树种植最盛,约有10万棵,年产鲜柿3000万斤,制饼700余万斤。仅王李庄一村柿树就达7500棵,年产鲜柿200余万斤,制饼 50万斤,销往北京、天津、汉口、西安、济南等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本侵略者的破坏,大片柿林被砍伐,到新中国成立时,柿树减少到6万棵,年产鲜柿500万斤,制饼 60万斤。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柿树无人管理,被毁掉一批,到1956年仅年产鲜柿18万斤。柿子的大幅度减产,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县委、县政府开始重视。1957年拨款5000元扶持柿树生产,主要用于施肥和防虫。1958年开始“村村办食堂”、“大炼钢铁”,大批柿树被砍掉当柴烧。至60年代初,全市柿树权有2万株。又经“文革”十年的浩劫,菏泽柿树所剩无几,且多为老弱残树,“曹州耿饼”成为罕见之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发展“曹州耿饼”这一历史的名特产品,1983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和山东省渔业厅拨专款6万元发展柿子生产。到1985年,全市柿树发展到4.7万株,柿子总产195万斤。久负盛名的“曹州耿饼”又获得新生。1985年在山东省柿饼鉴评会上获总分第一名,1996年原菏泽市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工商总局为“曹州耿饼”注册了商标,并建立了耿饼加工厂,使这一名特产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注册了新的生机。1997年在山东省名特优鉴评会上荣获金奖。
 
  据统计到2005年底牡丹区柿面积721.6亩,产量33.98万斤,制作曹州耿饼5万斤。 
  • 本文分类:巨野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15076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44:01
  • 本文链接:曹州耿饼
相关推荐
  • 曹县烧牛肉

    曹县烧牛肉 其历史悠久,选料严格,选1-2年龄的鲁西南黄公牛作原料,加各种调料和小盐加以腌透,细火烧熟后凉干,再用小磨香油烹、炸,从而具有色、香、味、美、肉质鲜嫩、香
    巨野 28235 浏览
  • 万福甜瓜

    牡丹区从2000年开始栽植早春小甜瓜,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万多亩,年产量突破5亿斤,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省市,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和建设新农村的大产业,实现了经
    巨野 70480 浏览
  • 曹州烧饼

    曹州烧饼 鲁西南名吃之一,其状圆如月,红中透黄,外焦里嫩,香酥可口。 曹州烧饼 鲁西南名吃之一,其状圆如月,红中透黄,外焦里嫩,香酥可口,其制作方法:选用小麦精粉,经
    巨野 8207 浏览
  • 沙土胡萝卜

    菏泽市沙土镇盛产胡萝卜、芦笋、甘兰等绿色无公害产品。是全国胡萝卜第一乡镇, 本地有4万亩种植基地, 胡萝卜 ,大红箩卜,
    巨野 12902 浏览
  • 曹州木瓜

    栽种历史 根据《山东省果树志》记载: 曹州(光皮)木瓜栽植于明朝中期,发展于清代末年,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特色树种,因菏泽古称曹州,故简称曹州木瓜。早在明朝时
    巨野 7796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