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烧饼

张嘴烧饼


介绍:
 
  张嘴烧饼是保定一个传统特色小吃 , 始于清末。解放后直到“文革”初期 , 在北大街、城隍庙街等地仍有售 , 七十年代初断档。 2002 年 , 一赵氏四兄弟开了一个“天一品”小吃店 , 使这一绝迹 30 年的风味小吃又得恢复。
 
1有趣传说
 
  清末,有李氏夫妇在城南大安市开了一个小烧饼铺。清光绪庚子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连夜脱逃。从西安回銮北京经保定,驻跸行宫 (现保定二中校址)。一晚,慈禧忽有兴致,让太监到行宫外买点民间吃食。太监在街上转了一圈,饭铺均已打佯,惟有这个小烧饼铺尚未关门,于是上前说明情况。店主夫妇很是慌张,说本店只有烧饼,也凉了……太监无策,让店主想办法。夫妇情急之下,将白天做的烧饼从一侧切开一个口,用筷子把里边的层次分开,用香油炸透炸酥,让太监带回。慈禧一尝,好吃,问这叫什么,哪儿买的。太监看着这张着大嘴的烧饼信口答,“张嘴烧饼”,买自“一品烧饼铺”。慈禧高兴地说 :" 我看不止一品,就叫‘天一品烧饼’吧 ,日后我去,给他们赐个匾。" 太监本是随意一说,没想到老佛爷要去看,第二天赶紧找到烧饼铺,告之老佛爷要赐匾,得找个像样的门脸。于是,店主夫妇匆忙在北大街公德胡同口租了间大点的铺面,继续经营烧饼。后来,慈禧回京匆忙,赐匾之事忘之脑后。然而," 张嘴烧饼 " 和 " 天一品 " 的传说从此在保定流传开来。
  烧饼铺因未被赐匾,没敢叫 " 天一品 ",可张嘴烧饼却经改进成了日常品种,并因外型美观,口感香、酥、脆,不走型,不返还,不易变质,很受欢迎,还有人把它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赠送。其他烧饼铺效仿者颇多。
2新一代“天一品”
 
  当时槐茂酱园的作坊和老宅在四棵槐一带,离公德胡同很近,业主赵氏家族中赵守谦 (槐茂号第八代之一) 常到烧饼铺买烧饼。店主夫妇无儿女,守谦便常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关系十分融洽。后来,店 主便把做烧饼的手艺传给了赵守谦。1942 年,赵守谦投身革命,离开保定。
  八十年代,赵守谦离休在家颐 养天年,常想起当年的烧饼铺,有时还给家人做张嘴烧饼。2002 年,他的四个儿子先后退休、下岗。出于生计,也出于酱菜世家的后代对食品工艺的喜爱,在老父亲的支持下,开办了 " 天一品 " 小吃店,经营芝麻烧 饼、豆沙烧饼、张嘴烧饼、江米炸糕及各种馄钝、饺子等小吃。铺面不大,生意倒也兴隆。
3做法
 
  张嘴烧饼的做法 : 首先是和面,根据季节和水温的不同,和成六成面,醒发一小时左右,手感柔软有弹性即可 ; 然后将面擀成片,抹上五香料、麻酱及适量香油,再将其甩开、 抻匀,卷起来,做成二两一个的坯子,上铛烙至两面微黄,上烤炉烤,至颜色金黄、呈小气蛤蟆状出炉 ; 最后,将烤好的烧饼晾凉,从一侧用刀切开,用小竹板把烧饼瓤一层层拨开,上油锅炸,先用温火使其定型,待内外炸透、炸酥、成酱红色出锅,晾凉即可吃。
  • 本文分类:内丘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88204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28:43
  • 本文链接:张嘴烧饼
相关推荐
  • 南王庄西瓜

    南王庄西瓜
    内丘 26079 浏览
  • 羊角辣

    羊角辣 羊角辣形似羊角,粗细如手指,长12厘米左右,色泽紫红发亮,肉质肥厚,富有油性和弹性,不怕挤压,耐贮存,味辣而芳香。明清时期,羊角辣就以色、形、味俱佳而驰名。
    内丘 13969 浏览
  • 李庄草莓

    李庄草莓
    内丘 45033 浏览
  • 河北小枣

    介绍: 1药用价值 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历史悠久。大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在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
    内丘 55239 浏览
  • 腌鸡蛋(咸鸡蛋)

    介绍: 腌鸡蛋,又叫咸鸡蛋,是城乡民众爱吃的食物,但其腌制方法大有讲究,腌制得法,风味更好。 1菜品介绍 菜品口感 粗细均匀,肉质鲜滑,咸鲜甘香,风味独特。 食用方法 煮食
    内丘 5005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