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金华火腿是 浙江金华风味食品。相传起源于北宋,北宋名将宗泽战胜而还,乡亲争送猪腿让其带回开封慰劳将士,因路途遥远,便撒盐腌制以便携带。腌制而成的猪腿色红似火,称为火腿。清时被列为贡品。金华出产的“两头乌”猪,后腿肥大、肉嫩,经过上盐、整形、翻腿、洗晒、风干等程序,数月乃成。香味浓烈。便于贮存和携带,已畅销国内外。
1 名称来源
相传在八百年以前,宋朝皇帝想重新修建锦绣一般的天府之国,早早就选择了一个好日子,下旨要文武百官都来朝廷共谋国计,并带一样山珍海味来朗贡。
圣旨下去后,在朝的文武百官立刻派人分奔四处,跋山涉水去采集珍味佳品。到了那天,有的带来天上美鸟;有的带来海中怪鱼;也有的带来山谷奇兽、田野名菜……
当时,有一位在朝将军宗泽,是义乌人。他为办这佳品,曾千里迢迢赶回家乡。那天正是中秋节,乡人都请宗泽尝家乡百姓常年喜食的佳品——咸猪腿肉做的粽子。宗泽一尝,觉得里面的咸猪腿肉色、香、味俱全,便选了几只最好的咸猪腿带去京都,献给皇上。皇帝和文武官员尝到咸猪腿肉,赞口不绝。
宗泽为纪念家乡名产,就请大家给这咸猪腿肉取个名字。于是,文武百官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都说咸猪腿的肉有它独特的味道,色泽鲜红如火,叫它“火腿”吧!
从此,一传十,十传百,“火腿”的名声越来越大,销路愈来愈广,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赞誉。
实话实说,盛产火腿的有金华、东阳、义乌、浦江、永康等县,当时,因这些县都属于旧金华府,因此,就通称为“金华火腿”。
2 营养价值
金华火腿风味独特,是火腿中的上品,它形似竹叶,爪小骨细,肉质细嫩,皮色黄亮,肉红似火,香郁味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火腿肉中,含热能528千卡,含蛋白质30.29千克,脂肪26.28克,灰分8.57克,磷777.5毫克、铁3毫克、钾673毫克、钙88毫克、盐6.96克,水分23克,并含有十八氨基酸;其中八种是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火腿经过腌制发酵分解,各种营养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
清代四代医家著有《重庆堂随笔》一书,书中指出:火腿是病后、产后、虚人调补的上品。王秉衡的曾孙曾出版《随息居饮食谱》,在这本书中指出:“以食代药”。他说:火腿甘、咸、温,补脾开胃,健腰脚,愈漏疮,味甚香美,甲于珍馐,养老补虚,询为佳品。
3 经济价值
金华火腿既是珍贵的食品,又是一种高档营养滋补品和药膳食品。火腿味咸、甘性平,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壮肾阳、增食欲、固骨髓、健足力和愈创口等功用,可治心虚劳心悸,脾虚少食,久泻久痢等症。火腿对病人康复,产妇补身,儿童发育,老人益寿都很有好处。
4 历史与现状
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传统名产,金华火腿皮色黄亮、形似琵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素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于世,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据史料考证,金华火腿始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悠久历史,是我国各类火腿的鼻祖,民间传说,火腿名称的来历,与宋代抗金名将宗泽有关,南宋时,金华火腿就被列为贡品。当时东阳、义乌、兰溪、浦江、永康、金华等地农家,腌制火腿成风,因均属金华府管辖,故统称金华火腿。到了清代,金华火腿已外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各地。1913年,荣获南洋劝业会奖状;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优质一等奖;1929年在杭州西湖商品博览会上又获商品质量特别奖,成了风靡世界的肉食。建国后,金华火腿曾多次被评为地方和全国优质产品,1981年更荣膺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1985年蝉联国家优质食品金质奖章。1988年金华火腿切片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中国火腿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