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

介绍: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乡一带,是山西大米中的优质品种。
  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是晋祠难老泉水浇地,含有多种矿物质。
   晋祠大米
   山西省
   太原市晋祠区王郭种植专业合作社
   晋祠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晋源区晋祠镇的王郭村、小站、小站营、南大寺、北大寺、长巷、晋祠、南张、新庄、东庄、三家村、万花堡、五府营、古城营、东街、南街、西街、庞家寨、南瓦窑、北瓦窑、北庄头21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16″-112°25′54″,北纬37°38′57″-37°45′11″
   AGI2010-02-00213
 
1 简介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2 生长环境  
  在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晋祠东部,是全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清代许荣用“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联、宋代范仲淹用“千家溉禾苗,满目江乡田”的诗句来描绘晋祠稻田生产的盛大景象。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然粒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烂"之说,因而,人们把晋祠大米与天津小站大米一起列为华北名产,晋祠由此而享有“北国江南”之美誉。
 
  晋祠大米之所以有优良的品性,完全得益于其自然生长环境。晋祠大米生长过程由晋水灌溉,而晋水由地下岩溶排泄而出,已有二百万年的历史,并保持着恒温17度的特性,含有明矾、钾等多种矿物质;晋祠大米的生长地表土有深厚的黑土,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蓄水性强,且PH值为碱性。因此,晋祠大米性微寒,呈弱碱性,也符合人体体液呈碱性的需要;此外,晋祠位于东经112°30′、北纬37°42′,属于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充足的日照、适宜的季风,都为水稻的开花、授粉、抽穗,提供了生长条件。
 
3 历史文化  
  晋祠大米栽培历史悠久,西汉即有大面积种植。隋开皇六年(公元568年),"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宋嘉佑年间,稻田浇灌面积曾达到了万余亩。现全区种植面积26370亩,总产量13002吨。
 
  作为晋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申报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走过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后,千年名米——晋祠大米产量日减,几近绝迹。从2006年起,一群晋源人抱着复兴这个千年品牌的理想,在千亩农田试种晋祠大米,第一年便试种成功,年总产量达到100万斤以上,经农业部门检测,其品质“已恢复至30年前的标准”。
 
  2009年6月10日,从晋祠无公害大米示范区建设研讨会上传来消息,作为晋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祠大米开始申报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与此同时,区、市乃至省相关政府部门,都把晋祠大米的做大做强,列入了议事日程。
 
4 品牌文化  
  
 
4.1 晋祠大米几近灭绝
晋祠难老泉水是晋祠大米生产的“温床”,从1960年开始,晋祠泉水大量用于工业生产,当年流域粮食即减产91万斤,到70年代后期晋水流量进一步减少,晋祠稻农只能用地下井水和汾河灌渠水浇灌水稻,至1993年4月30日难老泉断流,晋祠自然泉涌难以再现,晋祠大米也遭到了沉重打击,品牌形象日渐暗淡,不复昔日辉煌。
  据据太原市农业局进行的一项统计显示,2006年底,晋祠水稻种植面积仅剩余4320亩,总产182万公斤,较1990年分别下降8000亩和481.7万公斤。
  • 本文分类:青龙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38958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27:54
  • 本文链接:晋祠大米
相关推荐
  • 益源庆名特醋

    太原益源庆名特醋:已有300余年生产历史,至今仍保留有明嘉靖二十二年的制醋蒸料铁甑。本品制作中,选料认真,配方讲究,工艺精湛,坚持采用传统酿造工艺。
    青龙 62060 浏览
  • 太原山西熏醋

    山西熏醋:系于50年代末在山西老陈醋基础上研制而成,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其特点为色泽红棕发亮,浓度适当,醋香浓郁,酯香纯正,绵酸爽口。
    青龙 23104 浏览
  • 郭杜林月饼

    太原郭杜林月饼:因由郭、杜、林三位糕点技师创制,故名。饼面多呈棕红色,形如满月,外形美观,甜美酥松,油而不腻,散发鲜花、果料香气。
    青龙 58458 浏览
  • 晋祠莲藕

    藕瓜瓜即指莲藕,俗称莲菜。晋祠一带的莲藕种植年代虽说无法考证,但据笔者判断,最晚也应在宋代。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到过晋祠,写有一首《题晋祠》的诗,其中有
    青龙 22176 浏览
  • 晋祠元宵

    元宵蛋蛋即元宵的爱称。晋祠一带不仅盛产大米,也盛产优质的糯米,其中尤以东庄营村的糯米为最佳。据说该村生产的糯米面粘性极高,又有筋道,用它做出的元宵放在锅里
    青龙 33932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