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


介绍:
 
  政和白茶,福建省政和县特产。政和白茶以中国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茶政和大白茶品种为原料,经政和县茶农特有的制茶技艺加工生产的,所产政和白茶具有特定品种特征和鲜纯、毫香、凉爽的品质特征。独特的工艺使得政和白茶品质与众不同,不仅具有解暑、退热、降火、生津止渴功效,还具有降血压、解毒、止泄、杀菌、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等功效。驰名中外,在同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
 
1 品质特征
  政和白茶原以菜茶品种的小芽为原料,清朝初年,政和铁山发现大白茶树种(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逐广为栽培,并以此为原料制出白牡丹、白毫银针、寿眉、白毛猴、莲心等多个优质白茶品种。政和白茶加工工艺不同于其他白茶产地,属全萎凋轻微发酵茶,即在晴好的天气条件下,将鲜叶均匀地摊晾在水筛上,置于通风的专用茶楼里进行自然晾青(萎凋),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避免氧化,逐步形成政和白茶独特的“色、香、味”品质。待鲜叶晾青达八、九成干后,进行烘干,形成毛茶,再将毛茶精心拣剔、匀堆、复烘、装箱后,便成白茶精品。
 
  独特的工艺使得政和白茶品质与众不同,不仅具有解暑、退热、降火、生津止渴功效,还具有降血压、解毒、止泄、杀菌、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等功效。2002年,该县白牡丹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牡丹城牌白茶在中国(福建)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2009年3月,政和白茶跻身地理标志产品之列。
 
2 历史渊源
  作为中国白茶重要主产区,政和县白茶渊源极深,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到宋代,政和已成为重要的北苑贡茶主产区,生产的银针茶备受推崇,被文人誉为“北苑灵芽天下精”。1115年(宋徽宗政和年间),当时的关棣县因进献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隶为政和”。
 
3 种植历史
  明朝,政和白茶产量已具相当规模,到了清朝时期,进入鼎盛。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政邑知县蒋周南有《咏茶》诗一首,述事甚详:“丛丛佳茗被岩阿,细雨抽芽簇实柯;谁信芳根枯北苑?别饶灵草产东和。上春分焙工微拙,小市盈框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卖,楚材晋用怅如何。”(注:政和别号东和)。清初政和县产茶的盛况,连著名的北苑产区比之都要黯然失色。茶季到了,茶工雇佣一空,可能当时政和县山区无茶行、茶庄的设置,一筐筐的茶叶被茶贩运到武夷山市出售,名茶流失,使这位知县不禁生出无限感叹。
 
  迄至清咸丰年间政和始有茶叶加工场所。《茶叶通史》载:“咸丰年间,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厂,雇佣工人多至千计;同治年间,有数十家私营制茶厂,出茶多至万余箱”。特别是1879年(光绪五年),铁山村发现政和大白茶(一说在咸丰年间发现)并得以大量繁殖推广,勤劳智慧的政和人民利用政和大白茶为原料,制作的各色名茶相继问世,品质大幅度提高。
 
  陈橼专著《福建政和之茶叶》(1943年)述:“政和茶叶种类繁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与银针,前者远销俄美,后者远销德国;次为白毛猴及莲心专销安南(即越南)及汕头一带;再次为销售香港、广州之白牡丹,美国之小钟,每年总值以百万元计,实为政和经济之命脉”。民间流传“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询茶叶与银针”之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对茶叶生产的扶持,政和县茶叶生产得到发展,茶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和县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绿色优势,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政和县传统主导产业。政和县内的石屯、东平、熊山等镇均是白茶的重要产区,分别种植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云六号等品种。
 
4 品种起源
  关于政和大白茶的起源,当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清光绪五年,铁山村民魏春生茶园中有一棵大白茶,只开花不结实,后因土墙倒塌,茶树埋入土中,翌年竟生出数棵新茶苗,此后村民就用人工压条法繁育茶苗,使大白茶得以发展。又有一说是清咸丰年间,铁山村有一位看风水先生,在高岭头山上发现大白茶,遂移植回家种植,因枝条埋土较深,竞生出新茶苗,以后就用压条法繁育了大白茶。
  • 本文分类:武夷山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27766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33:28
  • 本文链接:政和白茶
相关推荐
  • 政和茉莉花

    茉莉花 政和县是茉莉花培育基地县,植株高1-1.5米,为直立丛生灌木,多分枝,茎枝较粗硬,茎基部表皮有灰褐色皱纹。幼茎绿色,健壮枝条有棱和短茸毛。叶对生,阔卵形,全缘,
    武夷山 25957 浏览
  • 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为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群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条索
    武夷山 62732 浏览
  • 南平香菇

    香菇 亦称香蕈、香菌,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人工载培历史已有1000多年。《吕氏春秋》和《本草纲目》均谈到香菇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武夷山区农民有种香菇的习俗,其中的椴
    武夷山 69444 浏览
  • 银针白毫

    又名白毫、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福鼎、政和。 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毫。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县选育繁殖
    武夷山 27624 浏览
  • 白毛猴

    白毛猴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民国初。白毛猴,或称白绿,属半发酵茶,原产于福建政和县,当地又称白猴,因形似毛猴而得名。外形条索粗壮卷曲,白毫显现,犹如
    武夷山 9104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