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为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群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既宜清饮,又宜掺和砂糖、牛奶调饮。

  地域范围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产于福建东北部,界于东经118.33′至119.17′,北纬27.05′至27.23′之间,境内山岭丘陵起伏,河流交错,森林密布,土壤肥沃,海拔二百至一千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气温约18.5℃,年无霜期26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茶园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酸度适宜,唯此类茶树采摘茶叶才适宜制作“政和工夫”红茶 ,为闽红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首。   特定品质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文化典故       政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政和在宋朝盛产名贵的芽茶茶叶,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芽茶选作贡茶,喜动龙颜,徽宗皇帝乃将政和年号赐作县名,政和由此而来。同治十三年(1874年),江西茶商来政和倡制工夫红茶,轰动一时。光绪十五年(1896年),用大白茶所制的“政和工夫”红茶,成为闽红三大功夫茶之首,留洋苏联、欧美……享誉海外!  政和工夫,起源有近千年历史,民间传说,南宋以前,茶为何物,当地群众并不知道。有一仙人看到此处茶树生长茂盛,茶叶可制成茶中佳品,因而化为乞丐入村讨茶水喝,一村妇拿出一碗白开水,乞丐认为这村妇太过吝啬,连一杯茶水也不给,但当他进一步问清,当地人竟连茶为何物都不知道,自家也是喝白开水之后,乞丐就带村民至茶树前,教其辨认茶叶,并教他们采摘和初制,村民泡饮之后,感到芳香扑鼻,入口回甘,饮后神清气爽,于是茶叶的制法从此流传了下来。    政和工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本文分类:武夷山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62732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43:05
  • 本文链接:政和工夫
相关推荐
  • 政和白茶

    介绍: 政和白茶,福建省政和县特产。政和白茶以中国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茶政和大白茶品种为原料,经政和县茶农特有的制茶技艺加工生产的,所产政和白茶具有特定品种特征和鲜纯
    武夷山 27766 浏览
  • 政和茉莉花

    茉莉花 政和县是茉莉花培育基地县,植株高1-1.5米,为直立丛生灌木,多分枝,茎枝较粗硬,茎基部表皮有灰褐色皱纹。幼茎绿色,健壮枝条有棱和短茸毛。叶对生,阔卵形,全缘,
    武夷山 25957 浏览
  • 南平香菇

    香菇 亦称香蕈、香菌,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人工载培历史已有1000多年。《吕氏春秋》和《本草纲目》均谈到香菇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武夷山区农民有种香菇的习俗,其中的椴
    武夷山 69444 浏览
  • 白毛猴

    白毛猴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民国初。白毛猴,或称白绿,属半发酵茶,原产于福建政和县,当地又称白猴,因形似毛猴而得名。外形条索粗壮卷曲,白毫显现,犹如
    武夷山 91041 浏览
  • 银针白毫

    又名白毫、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福鼎、政和。 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毫。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县选育繁殖
    武夷山 2762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