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泰和乌鸡是江西省泰和县特产,原产于泰和县武山北麓,根据产地又称武山鸡,因具有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以及极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闻名世界。
泰和乌鸡是正宗乌骨鸡,已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它以保健、美容、防癌三大药用价值而名闻古今中外.
乌鸡又称乌骨鸡(Gallus domesticus),,是一种杂食家养鸟。美国则把它唤为光滑的矮脚鸡,乌鸡长得矮,有小小的头及短短的颈项。它源自于中国的江西省的泰和县武山。在那儿,它已被饲养超过2,000年的历史。经过进化及繁殖分布,现在,在很多国家都有它的行踪。它们不仅喙、眼、脚是乌黑的,而且皮肤、肌肉、骨头和大部分内脏也都是乌黑的。由于饲养的环境不同,乌鸡的特征也有所不同,有白羽黑骨,黑羽黑骨,黑骨黑肉,白肉黑骨等等。乌鸡羽毛的颜色也随著饲养方式变得更多种。除了原本的白色,现在则有黑、蓝、暗黄色、灰以及棕色。从营养价值上看,乌鸡的营养远远高于普通鸡,吃起来的口感也非常细嫩。至于药用和食疗作用,更是普通鸡所不能相比的,被人们称作“名贵食疗珍禽”。
泰和乌鸡
江西
江西泰和乌鸡协会
泰和乌鸡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江西省泰和县行政辖区全境,全县辖16个镇、6个乡、2个场(澄江镇、碧溪镇、桥头镇、禾市镇、螺溪镇、石山乡、南溪乡、苏溪镇、马市镇、沿溪镇、塘洲镇、冠朝镇、上模乡、沙村镇、水槎乡、上圯乡、老营盘镇、中龙乡、小龙镇、灌溪镇、苑前镇、万合镇、武山垦殖场、泰和垦殖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8′~115°20′,北纬26°28′~26°57′
AGI2010-02-00245
泰和乌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泰和乌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泰和乌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1 荣誉认证
泰和乌鸡,早在1915年就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被评为“观赏鸡种”,荣获金奖。2000年农业部将泰和乌鸡定为首批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2002年泰和乌鸡蛋在“神舟三号”宇宙飞船进行了太空生命科学试验;2004年泰和乌鸡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7年6月参加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展览并列入世界地理标志产品名录,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2007年9月《泰和乌鸡》国家标准发布并于10月1日起实施。
2 营养成分
泰和乌鸡珍贵之根本在于成份。张仲景和李时珍,就曾对泰和乌鸡的药用价值作了归纳总结,现代科学检测,泰和乌鸡含有18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和8种微量元素及大量的维生素。就氨基酸而言,中外科学家的检测证明,乌鸡、乌鸡的各个部位及乌鸡系列产品均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含量高于其他肉类产品,因此,乌鸡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乌鸡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其中,维生素A的含量是号称维生素A含量之王的鳗鱼的10倍。在微量元素方面,泰和乌鸡含铁量比菠菜的含量高10倍,含锌量是大豆的3.3倍。
3 药用价值
泰和乌鸡是著名的饮食药用鸡,全身均可入药,骨、肉及内脏均有药用价值,可以配成多种成药和方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泰和乌鸡甘平无毒,益助阳气,滋阴补肾,治心绞痛,和酒五合服之”等记载;清代初期汪昂所著《本草备要》一书中,有“泰和乌骨鸡补虚劳,甘平,鸡属木,骨黑者属水,得水木之精气,故能益肝肾,退热补虚,男用雌,女用雄”等记载;《中国医学辞典》和《辞海》中,均称泰和乌鸡是我国珍贵的药用品种,具有入药治病的作用;《中国药用动物志》亦记述:泰和乌鸡具有补肝肾、益气血、清虚热的功能,主治遗精,久泻久痢,消渴,赤白带下,骨蒸劳热等。以泰和乌鸡为原料生产的“乌鸡白凤丸”闻名遐迩,泰和乌鸡治病验方及疗效更是令医学界追崇。
4 相关传说
在泰和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泰和乌鸡是白凤仙子的化身。世传当年仙人吕洞宾等“八仙”云游至武山,恰逢重阳佳节,处处丹桂瓢香、金菊怒放,一派祥和景象,便乘兴登临武山,饮酒论道,赏景赋诗。武山的风景使“八仙”深深陶醉,“八仙”便相约500年后的重阳节再游武山。殊不知500年后吕洞宾等“八仙”故地重游,但见武山一带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颓废不堪。吕洞宾遂与诸仙商定,择武山武叠峰北岩开坛炼丹,以济苍生。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修炼,丹药炼成,正待出炉,忽然天昏地暗,妖风大作,仙丹危在旦夕。“八仙”一面合力与妖魔斗法,一面急向王母娘娘求援。王母娘娘速派身边的侍女———两位白凤仙子携带瑶池琼浆玉液置于炼丹炉中,“八仙”顿时功力大增,将妖魔降除。两位仙女却被妖风卷入炼丹池,忍受烈焰锻炼,皮肉、内脏、骨头俱被烧得焦黑。丹药出炉后,两位仙女化成一对白凤乌鸡。为防止妖魔再次兴风作浪,白凤仙子留在人间,为百姓祛病驱邪,造福天下。后被世人誉为“神鸟”,这就是泰和乌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