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油醪糟

涪陵油醪糟
  涪陵油醪糟,米食,特点:香甜可口,油而不腻,营养奉富。烹制法:煮。涪陵油醪糟曾是民间待客的饭前饮品,客人进门,主人就煮上一碗油醪糟,或在油醪糟里煮上一两只荷包蛋,以表心意,而这一待客方式在一些地方也有“喝开水”之说。

  涪陵油醪糟的历史:KWy   涪陵油醪糟是重庆市涪陵地区特有的风味小吃,如果说醪糟的历史渊源,可上溯到万年前的久远,那么,油醪糟的诞生,则要晚的多。如果说醪糟为全国熟知和共有,而油醪糟,却是涪陵的特产,为涪陵所独有。所以,在油醪糟前多冠以涪陵二字,称之为“涪陵油醪糟”(又叫“猪油醪糟”)。KWy   据《涪陵市志》和《涪陵辞典》两部史册记载:涪陵“猪油醪糟”,始创于1799年清嘉庆四年,掐指算来,这比1889年诞生的涪陵榨菜,整整早一百年的历史。KWy   《涪陵辞典•名小吃》(302页)中有载:“公元1799年春节,时值川东白莲教战乱期间,一鹤游坪富绅人家到涪陵城避乱,又喜添人丁。亲朋好友前来道喜祝贺,主人吩咐煮汤圆招待客人,由于客人众多,搓汤圆根本来不及,厨子便将供太太“坐月子”吃的醪糟煮鸡蛋,再加了些汤圆芯子给每位客人吃。客人们吃后赞不绝口,急忙问是什么东西,厨子情急之中答曰:油醪糟煮荷包蛋。从此,涪陵满城竞相效仿。”KWy   《涪陵风物录》一书,关于涪陵猪油醪糟的起源,也有相同的记载。如此看来,涪陵油醪糟的诞生,有两点史实是可以肯定的,一是涪陵油醪糟的诞生时间:公元1799年(清嘉庆四年);二是诞生在涪陵。KWy   涪陵油醪糟的做法:KWy   取上等精糯米,用清水浸泡1至2小时,淘净去水,蒸熟,淋水冷却,拌以醪曲,装入瓦钵,保持在一定温度中发酵。1至2天即成醪糟;然后,取鲜嫩熟猪边油熟入锅,待油温升至二三成时,放入醪糟、白糖、碎黑芝麻、碎核桃仁、碎花生仁、橘饼丁、瓜片、碎蜜枣、桂花等熬煮,煮至沸滕时,即起锅装入瓦缸,油醪糟即成。食用时,锅中掺入少量清水烧开,舀入油醪糟,加糖煮开后即可食用。可与鸡蛋、小汤圆、糍粑块共煮,甜淡因人而异,吃法颇多。KWy  
  • 本文分类:涪陵
  • 本文标签:
  • 浏览次数:20801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4-01-30 16:45:04
  • 本文链接:涪陵油醪糟
相关推荐
  • 增福土鸡

    增福土鸡凭借其个小、肉嫩、味鲜等特点,成为众多主城居民青睐的绿色食品。 增福土鸡 重庆市涪陵区增福土鸡协会 11112017 土鸡(活动物) 增福土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涪陵 92417 浏览
  • 渝东黑山羊

    渝东黑山羊属肉皮兼用型地方优良山羊品种,2001年被收录入《全国畜禽品种引种指南》,2006年5月通过原重庆市畜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底渝东黑山羊资源保种场在涪陵建立,200
    涪陵 88388 浏览
  • 方坪香茗

    方坪香茗:巴都牌"方坪香茗"名优绿茶产于海拔800米、生态环境优越、小气候突出的梓里乡方坪茶场。生产历史悠久,最早见于明朝嘉靖30年(1522)年《涪州志》。因其具有扁直显毫,
    涪陵 30038 浏览
  • 涪陵水牛

    涪陵水牛原产于涪陵县,南川县的鸣玉和武隆县的平桥等地。涪陵县位于重庆市的西南角,自然条件好,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5℃,降雨量年平均1071毫米,无霜期295天以上,日照长,
    涪陵 26690 浏览
  • 桂楼牌腊猪头

    产于涪陵,形如蝴蝶,色泽金黄,味道纯正,腊香浓郁。洗净入锅煮熟后,切片可食,咸淡适口,肥而不腻,伴餐佐酒尤佳。
    涪陵 9284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