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兴坪松花糖是广西阳朔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为纯天然手工制作,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名小吃。相传,它始于清代康熙十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有一位在梧州经营糕饼生意的玉林人梁氏,因年老体,携妻还乡定居。梁氏终生无育,亦无近亲,便把松花糖的制作技艺传给他的结拜兄弟覃氏。覃氏在梁氏的资助和指导下,在玉林镇开设了“覃记饼铺”,以经营松花糖、白散、凤饼等糕点为主,生意颇为兴隆。覃氏也家景日好,后来覃氏的伙计把松花糖手工制作的手艺带到了美丽的阳朔兴坪,在这散枝开花。因为兴坪人酷爱喝茶,松花糖也就成了喝茶的绝佳搭档。成了阳朔人喜闻乐见的传统小吃。
旧时制作松花果有两种方法,家境殷实人家多采用油炸,一般家庭制作时为节约油多采用热锅炒制。炸松花果的油很讲究,选用优质花生油或茶油,尽量少用多次炸过的陈油,否则会有一股异味,还影响松果的色泽。油炸成的松花脆果可用作打油茶的配料。黄片糖多采用本地甘蔗所榨,清香甘甜亮爽,富含多种营养成份。
在阳朔各乡镇都能生产松花糖,其中以兴坪镇松花糖历史最长,最具代表性,由于兴坪镇是历史古镇,又是漓江风光的精华所在地,中外游客到兴坪都会慕名品尝这种特色糖果,并带回送人。制作松花糖的店铺有许多家,最早由冯天元商号生产,是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以前产品销售沿江上至桂林,下达平乐等地。“松花糖”一名也是由冯氏率先推出,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冯天元松花糖”已不再生产。目前最有名的是吕记松花糖,荣弟松花糖,姚氏松花糖。各家在制作方法都是一致的,在风味上略有细微差别。
制作方法
松花糖制作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具体做法一般分为七道工艺,即打粉、打浆、调制粉团、擀片切片、炸制、挂浆、成型切块,然后包装而成。首先是选用优质糯米淘洗晾干,然后舂成糯米粉(现改用机子打粉),加水反复揉搓成面团,再搓成筷子般粗细条状,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小颗粒,下油锅炸透捞出,成圆珠状的香脆果。将黄片糖入锅加水熬成糖浆,将炸好的香脆果放入糖锅内,不停的搅拌翻动,然后倒入准备好的模具中,趁热将其压实,用刀切成需要的形状,待冷却后拿下模具,然后用包装食品的纸或塑料薄膜包装即成。
特点
色泽金黄亮丽,糖浆软硬适当,粘合颗粒均匀,切口平整的外观,食之香脆可口,不臭油,不沾牙,甜味适中,脆酥而略带糯软。

色泽金黄亮丽,糖浆软硬适当,粘合颗粒均匀,切口平整的外观,食之香脆可口,不臭油,不沾牙,甜味适中,脆酥而略带糯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