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市的马肉米粉,始于清末,因以马肉、马下水作佐料而得名。一般用一种很小很小的碗盛装,一碗米粉只有15克。有的人一口就能吃下一碗且吃一次粉不是以一碗两碗论,而是以十碗甚至几十碗来计算。另碟配有花生、辣椒、芝麻油、蔬菜等佐料,即可开胃送粉,又可下酒。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桂林马肉米粉。
马肉的制备就很奇特,通常把马宰杀后,多将马肉切成条状,拌好调料等配料,放在缸里腌3~5天,取出在沸水锅里涮一下,再放北风天里晾10天左右。用时再用温水洗去灰尘,然后去油,捞起切成薄片,就可以食用了。这样的马肉,色泽似玛瑙,入口细嫩,多吃不腻,马越肥、肉越香。米粉则直接在马骨汤中烫热,连汤盛入碗中,铺上马肉,撒点葱花、芫荽,淋上花生油,放少许辣椒酱和蒜末,美味的马肉米粉就可以开吃了。另外,马肉米粉的俏料不仅有马肉,还有马肝、马肺、马肠等上、下水。这些上、下水的味道比马肉还好,因而其价格比马肉还贵。
马肉的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铁、磷、钙和维生素等,其中有的成份还稍丰于猪牛羊,对补身、健肾、和胃、旺血都有一定功效。制马肉米粉最有名者,莫过老字号店家“又益轩”。“又益轩”位于今依仁路口。当时慕名而来的文人骚客不乏其人。据说,当时某大画家在桂林,以卖画为生,家书数填,屡催不返,问其缘由,答曰:我就是舍不得桂林的马肉米粉。足以可见马肉米粉的魅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