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恭城油茶:品味酸甜苦辣咸


"恭城油茶"是恭城瑶胞的一种传统食品,据史料记载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油茶的统一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使恭城油茶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来则不分早晚,随时煮好奉客,而且更为丰盛。打油茶分三道工序。一是炒茶料。架上铁锅,放油炒米花至酥脆,又将黄豆、花生、粑粑等原料用油炒脆待用。二是打茶水。先把茶叶放进油锅里炒香之后,加少许水煮开,捞出放入装有生姜、大蒜的擂钵擂烂,再倒入锅中煮成浓茶汁,将茶渣捞出即制成油茶汤。三是泡油茶。按照喝茶人数,在茶盘中摆好茶碗,将油炸和炒熟的各种原料分放碗中,冲入滚沸的茶汤,撒上葱花、胡椒粉等佐料即成。油茶具有香、咸、苦、辣、甘等味,既是充饥食品,又是香气扑鼻、止渴生津的饮料,还育提精养神、祛湿散寒、驱瘴除疬的作用。
文化典故
传说一  很久以前,有一个民族叫瑶族,他们住在“千家洞”,与外界很少来往,不知道朱皇帝的改革,仍然沿袭旧制煮油茶。明朝时说千家洞瑶人不交皇粮,派兵清剿千家洞瑶族。一部份瑶族逃到了恭城,其中一支瑶族八房人,人数比较多,选择了较平坦的加会一带定居下来,并带来了他们的传统美食——油茶。为什么是嘉会瑶族的油茶得到传播,因为嘉会瑶族住在茶江河边,占着交通便利,人数又多。清朝时,共和一个唐黄村就有上千户人家。在茶江打渔的人,都要向他们交税。他们建有唐黄庙,每三年举行一次盛大的庙会,附近各族群众都来参加。庙会规定,本族人不准抢花炮,只准外来的村寨抢花炮。来参加庙会的外族人,八房人都盛情接待。喝油茶及油茶待客的习俗得以传开。
传说二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献殷勤,山珍海味无尽献上,吃得乾隆茶饭不思,见食生厌,众御厨顿时束手无策,恐慌不已,这时一位恭城籍的御厨忽然想起家乡的油茶之功效,就赶紧制工具,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喝后顿时口舌生津,胃口大开。欢喜之下,御赐恭城油茶为“爽神汤”。至于乾隆皇帝为何胃口大开,那是因为恭城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之功效,是世代居住在山区的瑶民根据山地潮湿、瘴气阴重的地理环境而发明的一种保健饮品,其中的茶叶含有丰富的茶碱,起到全身调理的作
用;生姜驱寒湿;大蒜消毒;花生米含有人体必需的三种微元素,能够补充能量。
相关推荐
  • 恭城瑶乡甜酒

    瑶乡甜酒非常有名,是当地人爱喝的一种含酒精饮品,一般为2度左右,小酌无碍,但是喝多了也会上头。甜酒以女性为主要饮用群体,它通过糯米发酵酿制而成,甘甜、醇香,一般可直
    全州 67846 浏览
  • 恭城油茶鱼

    恭城油茶鱼是广西桂林恭城的一道特色菜。油茶鱼的鱼可以选用草鱼、鲤鱼、石斑鱼等,以石斑鱼为佳。新鲜的石斑鱼经清理后,切成又薄又大的鱼片,鱼片放入油茶中涮煮,口感鲜嫩
    全州 69483 浏览
  • 恭城红瓜子

    红瓜子是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的名特优产品之一。恭城红瓜籽具有粒大、饱满、色泽鲜艳、味香质脆的特点,既可鲜食,又可制作食品,是我国传统产品——中秋月饼的主要原料之一。
    全州 89005 浏览
  • 阳朔叮叮糖

    叮叮糖即麦芽糖,白色固状物,卖糖人会用小木椎敲打小钢凿分出相对应的分量,敲打时会发出清脆的“叮叮”声,故名“叮叮”糖。
    全州 96079 浏览
  • 恭城月柿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以水果种植为主的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是中国月柿之乡,恭城月柿是本县最具地方特色的著名土特产品,是广西传统的出口创汇优质农产品之一;其在恭城的栽培
    全州 60529 浏览